十年磨一剑,斯篮搏极限篮球 IP 之路

2001年,美国洛杉矶,一座老厂房里:一群“异想天开”的年轻人,在不断尝试各种场地材料组合,试图实现一个电竞般的运动项目——SlamBall。

2012年,中国杭州,黄龙体育馆里:观众们张大着嘴巴,他们眼睛跟球员在空中高速转动着,当中国新秀鲁锋最终捧起最佳新秀奖杯,全场掌声四起,久久未断……

这场比赛举办于2012年9月2日,是第四季斯篮搏极限篮球全球联赛的决赛,从比赛开始到决出胜负,只用了25分钟,而在场的观众看到的精彩灌篮,可能比普通篮球联盟一个月的灌篮集锦还多。

赛后采访中,斯篮搏极限篮球创始人——梅森·高登,声称要更多的中国观众体验到这项运动的快乐;而MSAA联盟联合创始人兼主席——孙至诚,更是豪言要让它在中国落地生根,因为在这有最适合它生长的土壤。斯篮搏极限篮球——这个源自美国的极限运动IP,也从此开始走入中国观众视野并被熟知。

十年:不仅落地生根,更突出重围

第一眼,和篮球相似的动作,让人们不由地将它列为篮球的一种延伸;但自2012年进入中国起,它完全由一项美国真人秀运动项目,转变成为代表极限与主流运动相融合的竞技赛事。

在运动创始人梅森看来,主流运动都有几十或上百年的历史,为何不能打破这种项目局限、球员体魄局限,而让中国年轻人“玩”到那些过去不曾接触的项目。而斯篮搏极限篮球,也不断针对中国参与者在规则上实现创新,以打破过去各种局限,让不同人群都能参与,并乐于参与。这也帮助它从层出不穷的新兴项目中突出重围,成为中国年轻人群热衷参与、被国家体育总局所认可的运动项目IP。

多方布局:在赛事版块持续发力

2012、2014年,两次将斯篮搏全球联赛引入中国举办;2015年起,开展国内高校社团赛事,逐渐扩大规模,形成四大赛区;2019年,更形成俱乐部体系,参与体育总局举办的中国极限运动大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运动创始人当年许下的豪言。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极限运动意味着刺激与危险,在进入中国高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斯篮搏极限篮球也在运动安全版块不断创新:除了引入国际赛事的进阶式培训体系及防护保障,还根据球员等级对赛事规则做出区别设置,以最大程度保障运动的安全性,也让它能在高校获得长期稳定的成长。与此同时,斯篮搏极限篮球注重专业培训体系的搭建,从2012年数百人参与的“MSAA2012斯篮搏寻勇士训练营”,到现今四大赛区代表高校常态化选拨培训,为它的职业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截止目前,斯篮搏极限篮球已在中国地区建成四大赛区,进入中国高校教育体系,建立高校及俱乐部两大赛事版块。而4座大学专业场馆及13座大众娱乐主题场馆,也为这项运动持续扩大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伴随着项目的关注度和影响力的提升,IP价值的不断凸显,斯篮搏中国公司也不断提升对版权的保护,也得到了相关知识产权机构的支持。

未来:创出最好的年华

尽管在全球疫情影响下,这项以现场火爆气氛吸引观众的极限赛事在近两年开展受限,但前面十年的积累,定会让斯篮搏极限篮球与其它主流运动一样挺过了这场寒冬,并在未来以创新形式,继续提高其赛事的覆盖面及影响力。

且符合当下的传播趋势;对于潜力巨大的中国体育市场,斯篮搏极限篮球已用十年做好了基础准备;对于这个运动IP而言,最好的年华才刚刚开始。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免责声明
本页面中的信息可能为第三方(如“中国走出去”网站加盟机构)提供,仅供用户个人参考。所有内容提供方在将任何内容/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图形)发布于敝网之任何数字平台之前,须获得该等内容/信息版权所有方之授权/许可。敝网不保证任何内容和信息的准确性,亦不对任何内容提供商提供或发布于敝网的任何内容/信息承担任何责任(比如文字、图片、照片、图形的版权侵权责任)。页面中的链接可能指向非由CGA可控的第三方网站,敝网对其他网站上的内容及链接有效性既不认可亦不承担任何责任。更多详情,请参阅敝网 免责声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