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转型金融市场追踪系列的一部分,我们每月将分享最新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和转型债务市场的新动态,分析受关注的转型债券发行情况,介绍可信的转型融资方案特征,讨论转型融资项目可信度等。
本期案例分析:日本JERA的转型债券
案例聚焦
本月的焦点是JERA近期发行的两笔合共20 亿日元(1570万美元)的债券,一笔5年期,一笔10年期。这是首只日本电力公用事业公司转型债券。2022 年第一季度还有几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转型债券发行,包括日本航空(Japan Airlines)和东京燃气(Tokyo Gas)的发行,以及Eneos即将发行的转型挂钩债券(兼具募集资金用途(UoP)和业绩挂钩结构)。
JERA是日本第一和第三大能源公司的合资企业。三家企业整体被视为日本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大户,约占日本年度总排放量的15%(1.6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在JERA发行转型债券前不久,日本经济产业省(METI)于2021年5月发布了《气候转型融资基本指南》,JERA的转型融资方案还当选转型融资“模范案例”并得到公布。 债券发行前,JERA还于2020 年宣布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其中包括到2030年清退所有“低效”(超临界以下)燃煤电厂,代之以混合氨和氢的混燃电厂,氨混燃的占比到2030年达到 20%,2040年达到100%;氢混燃并未有具体目标。
发行人项目技术背景简介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市场评论
JERA发行转型债券将有助于利用UoP,配合日本的其他发行机构和债券发行,将资本引流到特定的转型资产和活动。鉴于UoP在绿色、社会和可持续(GSS)债券市场上的成功,气候债券倡议组织支持将 UoP结构用于转型融资。为支持市场扩张,我们正在为各个转型行业制定UoP标准:水泥和基础化学品行业标准已完成公众咨询,钢铁行业标准正在征求公众意见。
不过,我们强烈鼓励JERA和其他有意发行转型债券的机构提高减排雄心,降低与化石能源的依赖。为了兑现脱碳承诺,JERA亟需围绕净零目标制定转型计划,并增加其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1)目标与《巴黎协定》一致 JERA参考日本政府2030年减排46%的目标,制定了2030年将煤炭排放强度降低20%、2035年将国内排放量降低60%、2050年实现零排放的目标(均以 2013 年为基准)。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经济产业省《电力部门转型路线图》的技术路径鼓励对氨燃烧和氢燃烧火力发电站的投资。
然而,JERA的目标未能达到净零路径的要求。转型途径倡议(TPI)的电力公用事业 1.5度路径要求到2030年将排放强度降低73.9%,到2035年降低86.9%(以2013年为基准)。国际能源署(IEA)的《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NZE 2050)明确指出,发达经济体需在2035年实现发电净零排放。此外,JERA的2035年目标并未包含其海外资产的排放量。
与上述两种路径及自身的脱碳目标相反,JERA持续在国内外开发和收购煤炭和天然气发电站。仅JERA的液化天然气资产就包括在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约11.6吉瓦的装机容量(及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其中大部分预计在2025—2030年投入运营。
2)积极的计划
目前,JERA的火力发电站约占日本煤炭发电量的20%(58.9吉瓦),温室气体排放约占日本总量的 15%,其中2.2吉瓦是来自超临界及以下的发电站。JERA的转型计划依赖于使用氨和氢混燃火力发电站,氨混燃到2030年达到 20%,到2040-2050年达到 100%。
100%氨或氢火力发电站可能不会产生碳排放,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氮(NO2),它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要强298倍。净零目标还应涵盖生命周期排放,这意味着目标应尽可能包括范围3排放。
燃烧氨或氢发电还存在重大问题:氨和氢的生产都要消耗大量能量并释放二氧化碳,而迄今为止,JERA并未承诺仅使用“绿色”氨或氢。生产1公吨“绿色氨”需要14.38 兆瓦时的电力,而它反过来仅能产生5.16兆瓦时的电力,在燃煤发电站更低至1.96兆瓦时。作为发电方式,它非常低效,每一步都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低效率推高了能源生产燃料的生命周期排放和JERA的范围 3 排放,加剧了化石燃料锁定,并加大了资产搁浅的风险。
我们认同日本的地理挑战使氨和氢成为有吸引力的替代品,但JERA不应依赖氨和氢混燃作为发电核心来实现其净零目标。我们鼓励JERA将其和日本政府的资金投资于可再生能源,例如海上风能。目前,可再生能源约占JERA总装机容量的1%。
3)实施行动 & 信息披露
尽管方案有所不足,但JERA拥有相应的治理系统来兼顾业务的可持续性,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促进委员会及其下属执行办公室,以及环境分委会等。
JERA还于2022年5月宣布将其资本支出计划扩大至1.4万亿日元(110 亿美元),其中 6500亿日元(51亿美元)将用于脱碳。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