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六届)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顺利召开

石英(开幕式主持人)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工程师、科技发展部部长 

中国航空研究院 上海分院院长 

9月6日,“2022(第六届)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成功召开。本届论坛是由上海市航空学会主办,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支持,上海广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

上海市航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庆宏为论坛致开幕辞,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施志致欢迎辞。

徐庆宏(致辞人)

中国航空学会 常务理事

上海市航空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

当今世界航空科技发展所经历的技术变革给商用航空发动机自身的技术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徐庆宏表示新型航空动力技术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窗口期,绿色且高效的动力装备,将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高效运行的强力支撑。航空发动机是航空全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发动机的每一次技术创新都是航空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指出,鉴于我国已具备航空发动机完整的产业链,以上海、陕西、四川、辽宁、江苏为代表的二十余个省市,百多家企业已经参与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项目的研发与生产,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要借此发展的大势,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学会将继续发挥、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决策咨询和国际展会等功能,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搭建平台。

吴施志(致辞人)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吴施志在致辞中表示第一,推动航空发动机持续发展是全球的共同心愿。航空发动机被视为人类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具有科技扶持和经济带动作用,实现其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第二,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才能共创未来。航空发动机是世界上公认的核心技术门槛高,整体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加速发展,以智能化为主导、绿色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或产业变革,正在展开。商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全产业链、全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努力。 第三,加速信息化与业务融合,深化数字化应用。通过搭建统一的IT架构和信息化治理体系,开展技术创新平台、共用关键技术信息化平台、多厂所协同研制平台建设,推进典型件数字化生产线、精益单元和智能车间的建设应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发展主动权。

论坛联合了多家国内外航空发动机和飞机主机研制单位资深专家以“绿色航空,动能升级”为主题,紧扣航空产品适航研究,飞发一体化设计、飞机先进气动设计,总体模拟仿真技术&仿真测试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与零部件加工工艺四大主题。论坛关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集中讨论“氢动力及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航发模拟仿真技术”、“先进航空发动机材料与加工技术”、“航发全球短期供应链协同”等热点话题。

论坛为期两天,吸引了二百余位来自国内外发动机制造商、OEM、器械设备、测试平台、零件/组件、软件/系统/服务供应商的行业专家及企业代表莅临论坛现场,就业内热点话题展开演讲讨论,发挥各方优势,共同为商用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出谋划策。

     
免责声明
本页面中的信息可能为第三方(如“中国走出去”网站加盟机构)提供,仅供用户个人参考。所有内容提供方在将任何内容/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照片、图形)发布于敝网之任何数字平台之前,须获得该等内容/信息版权所有方之授权/许可。敝网不保证任何内容和信息的准确性,亦不对任何内容提供商提供或发布于敝网的任何内容/信息承担任何责任(比如文字、图片、照片、图形的版权侵权责任)。页面中的链接可能指向非由CGA可控的第三方网站,敝网对其他网站上的内容及链接有效性既不认可亦不承担任何责任。更多详情,请参阅敝网 免责声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