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债权的脆弱性而构建的担保法律制度,将保障债权实现作为基本的立法目的,近年来,立法者愈加关注担保对于改善营商环境的作用。同时,立法者基于作为单务合同的担保合同的从属性、非交换性,也更多地关注担保人利益的保护,比如此前在司法实践中讨论颇多的无效担保制度。
随着《九民纪要》及司法解释的出台,对担保行为效力的判断有了更清晰的认定标准,但关于无效担保的法律后果,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则并未得到充分的讨论,基于此,本文拟从争议解决实践出发,就判定无效担保赔偿责任时的常见问题予以简要介绍和分析。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