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引》聚焦钢铁生产行业,介绍了转型金融的发展历程与市场现状,梳理了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现状、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具体目标、转型路径与不同路径的降碳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聚焦钢铁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动的维度,提出金融支持钢铁企业低碳转型应用指引。《指引》详述了钢铁企业低碳转型的目标设定方式、相关金融工具及具体应用场景,并展示了典型债务类转型金融融资工具的案例,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钢铁行业与金融机构对话和协调提供支持。
钢铁行业低碳转型需规模资金支持
钢铁行业在我国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多个下游产业都起到支撑作用,然而庞大的产业规模叠加高能耗的产业属性,也使得钢铁行业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
根据CBI和中节能衡准的估算,中国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需要投入约20万亿元规模的资金。而目前仅依赖绿色金融相关融资工具和市场机制,难以实现对于钢铁低碳多元转型路径的覆盖。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除“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外,其余可适用于钢铁行业的均为通用性条目,如“余热余压利用”“废旧资源再生利用”,而运用电炉炼钢、发展特钢优钢等钢铁行业转型的路径则未明确纳入绿色金融支持的相关目录,说明当前金融市场对于钢铁企业转型的针对性相对不足,而正在萌芽的转型金融则为拓展钢铁企业的转型融资路径提供更多可能。
《指引》指出,转型金融可以通过项目层面和实体层面为钢铁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中项目层面需限制募集资金用途,用于支持钢铁企业满足要求的单个减排措施或技术设备;实体层面不限制募集资金用途,要求企业钢铁依据相关规则制定科学的转型计划与绩效目标。
金融工具风险偏好决定对钢铁行业不同转型路径的支持力度有所差异。
债务工具支持钢铁行业转型
目前钢铁企业转型金融实践主要以债务工具为主,现有的债务工具实践可为钢铁企业低碳转型融资提供参考,既包括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的转型债券,也包括不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此外,绿氢、CCUS等深度脱碳技术需要风险偏好更高的投资机构支持,需采用定制化的融资方式。建议钢铁企业应考虑中长期的转型规划,逐步改变高碳的商业模式,从战略层面推动低碳转型,从而吸引到更多的资金和下游客户支持企业转型。
在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类转型债券领域,宝山钢铁在2022年发行了5亿元人民币的贴标债券,发行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2.68%,募集资金用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湛江钢铁氢基竖炉项目建设,此项目采用氢基竖炉低碳冶金代替常规高炉冶金流程。
在不限定募集资金用途类转型债券领域,印度钢铁企业(JSW Steel)发行了一笔总额5亿美元、期限10.5年的SLB,票面利率5.05%。这只SLB的KPI为碳排放强度;SPT为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达到1.95吨二氧化碳当量/吨粗钢产量,相当于比2020年基线减少23%。该交易是印度高收益债券中的首笔SLB,也是亚洲企业发行人中美元SLB期限最长的债券。该发行人提出的SPT虽在行业内仍有提升空间,但为新兴市场高收益发行人参与到SLB市场提供了参考。
2021年至2022年,全国钢铁行业共发行了7支“转型”类债券产品。债券发行人为宝钢、山钢、鞍钢、柳钢和攀钢集团,均为大型国有企业,信用评级较高。
图:钢铁行业转型债券发行情况
关于钢铁企业行业利用转型金融工具的思考
实现转型金融对钢铁行业转型发展的有效支撑,要找准钢铁行业转型的有效路径,要用好债券市场的新兴机遇,也需要企业将自身的转型能力转化成融资潜力。本报告总结提出下述几点建议: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首席执行官肖恩·基德尼:
「全球钢铁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在2030年之前,钢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需求。这是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窗口期。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需要行业上中下游多方的协作。一个有足够雄心、灵活且可信的转型金融市场将助力中国钢铁行业低碳转型。」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
「以钢铁为代表的支撑作用强、排放总量高的传统高碳行业,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下降碳减排的重要抓手,并引发巨量的转型投资需求。转型金融作为成为绿色金融的有效补充,为高碳行业的资金需求提供了融资渠道。聚焦转型金融支持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开展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为钢铁企业实施转型投融资活动提供指引,还有望以点带面、推动转型金融更好发展。」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