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金额同比下降32%。在去年中国海外并购金额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汽车与运输、电力和公用事业、石油和天然气、生命科学四个行业并购金额却录得同比增长,此外科技、媒体和电信(TMT)以及工业品连续两年成为中企交易数量前两位的行业。可见,虽然去年中企海外投资整体下滑,但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领域的投资依旧保持稳定。
2017年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对东盟并购投资创历史新高,占2017年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总金额近四分之一。而新加坡作为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全年吸引中国并购投资金额超越美国,成为2017年中国海外并购最受欢迎的目的地。目前,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不断改善,今后双方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有望拓展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去年年末,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1.5万亿美元税改法案,这是近30年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该法案已于今年1月开始实施。安永认为,新法案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简化部分税制,或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中资企业赴美投资。
随着2017年十月“十九大”的顺利召开,“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被确立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方向,其更被写入党章,进一步充分说明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推动区域合作、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与参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的决心。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走出去”步伐将更为坚实,中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也将稳步提升,再创佳绩。
1.2017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海外投资稳步调整
2017年,面对全球投资环境错综复杂、国内对跨境资本监管力度加大的大环境,全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340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2%。虽然投资规模显著下滑,但过去一年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显示中企海外投资正由高速增长期进入稳步调整期:
第一,行业结构持续优化,主要投向实体经济领域
第二,投资形势趋稳,年底海外投资企稳回升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合作逆势增长
1.1 行业分析
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海外并购方面,2017年中国企业共宣布海外并购投资总额1,448亿美元,同比下降32%,并购交易数量为620宗,同比下降12%。在整体投资放缓的情况下,汽车与运输行业表现亮眼,成为2017年最受投资者欢迎的行业,其与电力和公用事业,科技、媒体和电信业(TMT)成为2017年并购投资额最多的三大行业,占全年中国海外并购比重超过六成。
另外从并购交易数量来看,TMT(148宗)以及工业品(108宗)依然是最受中国投资者青睐的领域。2016-2017连续两年,这两大领域均是中企交易数量头两位的海外并购行业,此外生命科学行业(78宗)在2017年超过消费品排名第三,同比增长26%2。
图表1:2017年宣布的中企十大海外并购
资料来源:Mergermarket
运输业陆海联动绘发展新版图交通
2017年是并购界名副其实的“交通运输年”,中企对汽车与运输行业的海外并购创历史新高。安永认为,运输业的发展是设施联通基础中的基础,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深入展开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企将继续深化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布局,尤其是在亚洲的布局。
创新引领高增长,生命科学企业“走出去”日益蓬勃
近年来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海外投资呈现出四大特点:
安永预测,未来生命科学海外投资仍有望实现高速增长,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命科学行业将继续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
1.2 区域分析
“一带一路”动能强劲,东盟交易引领增长
2017年,中国对欧美并购出现下滑,对亚洲尤其是东盟国家、以及对大洋洲并购投资金额显著增加。具体表现为:
图表2:近五年中国投资者对世界各大洲的并购金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Mergermarket,数据包括港澳台
1.3 “十九大”规划中国“走出去”新宏图
“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并决定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使之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挥更重要作用。安永总结了“十九大”后中企“走出去”的五大趋势:
图表3:《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概览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安永整理
2.“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引领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重点区域研究——东盟
2.1 新加坡
新加坡作为东盟重要成员和地区重要的金融、贸易、服务、航运中心,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承担着关键角色,在深化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水平和双边关系的同时,也成为中企深入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重要桥梁。
新加坡吸引外资的税务激励措施
新加坡政府提供广泛的税务激励支持以吸引外商投资。为完善新加坡本地营商环境,使之更有吸引力,税收激励措施作为财政政策工具,能有效突显新加坡作为全球主要营商和投资枢纽的地位。
新加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角色和前景探索
►投资潜力行业一:金融服务业
为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力,将新加坡打造成世界级的金融中心,2017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放宽对新加坡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的管制,首次允许外资收购新加坡的非银行金融公司,并将监管转为以风险调控为主,放宽对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国内基金的限制,发展债务市场并改善公司治理。
►投资潜力行业二:新兴科技产业
新加坡具备高机会、低风险、开放性、创新力几大优势,有能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新兴产业的试验区。
安永观察:
安永认为,新加坡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尤其是在东盟国家的实施将扮演关键角色:
2.2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两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有着广阔合作前景。
马来西亚激励措施
为了推动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马来西亚政府在2015年初提出了主要区域中心激励措施*,为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使马来西亚成为更受欢迎的区域投资目的地。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仍致力于引入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和扩大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投资进入马来西亚的特定领域。
注:关于“主要区域中心”,如一家在马来西亚注册建立的本地公司,并以马来西亚为基地管理、监控和支持公司主要职能(如风险管理、决策、以及贸易、财务、人力资源等战略业务活动),以及开展区域及全球业务和运营活动,则该公司可符合“主要区域中心”资格
马来西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角色和前景探索
►重点投资潜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
马来西亚政府向来重视对高速公路、港口、机场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目前已有多家中企积极参与了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此外,中企在马来西亚也参与了多个绿地基建项目,包括中国中铁在马来西亚斥资20亿美元兴建区域总部;华为也在马来西亚设立地区总部,并计划在当地设立云端储存、物联网和大数据实验室。
安永投资要点提示
为探索马来西亚投资机遇,投资者应考虑五大要点:
2.3印度尼西亚
印尼政府希望通过吸引外资来提振国内的经济发展。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中国对印尼的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并将在外国投资者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印度尼西亚激励措施
为吸引外资,印尼政府对外商投资实行“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印尼政府更新了负面投资清单,向外资开放包括颗粒胶、冷藏、医药原料、电子商务、电影、收费公路运营、旅游等行业。
印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角色和前景探索
当前印尼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海洋支点”,并着手推进“海上高速公路”战略,这些都与“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
“一带一路”投资行业趋势
►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潜力依然巨大
鉴于印尼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印尼政府已经把基础建设放在了国家发展的首位。目前印尼与中国在经贸合作区、基建工程等方面开展了较为全面的合作。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在印尼成立了多个经贸合作区,提供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带动和辐射能力较强的试点园区,为企业在印尼的投资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电子消费品行业投资潜力逐渐显现
为刺激国内消费,印尼政府逐步削减或取消了针对部分中低价位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的奢侈品消费税。因此,未来印尼有潜力成为东南亚极具投资潜能的电子消费品市场。
3.美国税改对赴美投资中资企业的影响
2017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1.5万亿美元税改法案,成为近30年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减税行动,该法案于2018年1月开始实施。此次签署的《减税与就业法案》(The Tax Cuts and Jobs Act,简称“TCJA”)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为美国企业提供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税收制度,鼓励美国企业将留存在海外的利润汇回美国,从而在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本文旨在分析梳理TCJA的实施对于赴美投资的中资企业而言将会产生何种具体影响。总体而言,由于联邦企业所得税税率的大幅降低以及部分税制简化措施的实施,或将有助于吸引更多中资企业赴美投资。
►美国税改的潜在商业影响
安永建议:企业在公司层面设立战略变革部门,以管理和应对其业务所要面临的税改后潜在的短期和长期变革。
►中资赴美投资企业的选址考量
中资企业在赴美投资时应充分考虑到美国各州不同的商业以及税务环境,充分了解拟投资的州和地方政府对吸引新增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在各州开展经营活动所面临的不同成本构成。在选址方面,中资企业应考虑尽量将自身的业务战略与联邦、各州和地方的经济发展及就业机会战略保持一致。
点击此处获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