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瑞建立双边外交关系65周年纪念
1950年1月,瑞士是首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之一。此后,中瑞两国因紧密合作而双双获益。1980年,中国公司和外国公司(即瑞士迅达公司)之间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成立,这家中外合资投资公司成立时曾获得瑞士信贷集团(CS)的资助。
近期,分别于2014年7月和11月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仅仅是两国间密切合作关系的两个实例。最后,根据中瑞双方签署的一份谅解备忘录,2015年1月瑞士将成为人民币枢纽中心,这将确保两国在不久的将来开展更多合作。
部分重要的双边经济协议如下:
瑞士大使馆为此次庆祝准备了精彩的活动,希望能邀请您参加其中任意一场周年纪念活动,以庆祝中瑞双方持久且硕果累累的合作。欢迎您在2015年5月来上海瑞士周体验瑞士风情,为北京中瑞商业大奖中的瑞士企业加油鼓劲。同时,为确保您能查看到完整的活动列表,请登录周年庆专门网站:www.Switzerland65China.com.
Solar Impulse在中国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一架飞机在不使用一滴燃料的情况下横跨世界。阳光动力二号(Solar Impulse 2)由瑞士设计和制造,并于今年三月踏上了它环游世界的征程。正如制造者兼飞行员伯特兰·皮卡尔(Bertrand Piccard)和安德烈•波许博格(André Borschberg)于2014年12月8日在瑞士驻北京大使馆所说的那样,中国是他们环游世界的重要站点,届时他们会分别在重庆和南京两地着陆。
2015年3月30日,阳光动力二号在重庆惊险着陆,随后又于4月21日起航飞往南京。接下来,阳光动力二号将横跨太平洋,一路从南京飞抵夏威夷。能亲眼见证这一伟大征程中的其中一段,目睹这架与众不同的带着巨大双翼的单座太阳能飞机,对中国观众来说可能这一生也只有这一次。
阳光动力二号飞行员皮卡尔先生和波许博格先生打算用自己独特的冒险方式向世人展示创新能够为可再生能源事业做出贡献,向世界强调清洁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新为科学探险插上梦想和情感的翅膀。
阳光动力二号是瑞士致力于创新和环境保护的最佳例证,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项目从一开始便得到了瑞士联邦政府支持的原因。
欲了解更多项目信息及后续新闻,请登录www.SolarImpulse.com(仅提供英文版本)。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瑞士
2015年1月,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市政厅受到了瑞士总统西莫内塔·索马鲁加(Simonetta Sommaruga)的欢迎。在欢迎辞中,索马鲁加总统承认两国多年以来的良好关系,今年是两国建交65周年,她对双边关系给予了赞扬。
同时,她还强调中瑞双方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自2014年7月开始生效)以及双方在不同领域(如环境、金融、移民和教育)展开的合作对话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索马鲁加总统和李克强总理还同意于三月在瑞士就人权问题举行下一轮双边会谈。
中国正在推进人民币(RMB)走向国际化。不管是参与其中,或是将自己的金融中心建为人民币业务中心,瑞士都很感兴趣。联邦委员会表示瑞士期待中国的银行进入瑞士,并对这些银行为此做出的前期努力表示赞赏。
访问期间,瑞士中央银行(SNB)与中国人民银行(PBOC)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根据这项备忘录,双方同意瑞士于中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计划下注入500亿人民币投资定额。
瑞士内政部部长阿兰·贝尔塞(Alain Berset)表达了希望加强中瑞双方文化联系的愿望,并赞扬了双方目前的文化财产协议(2014年1月开始生效)。
瑞士联邦委员阿兰贝尔塞和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局长张勇在会议间隙签署了一项食品、医药产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化妆品相关的双边协议。该协议旨在加强双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定期交流有助于增进双方对对方制度和整体法律情况的相互了解。
瑞士联邦委员艾维琳·威德默-施伦普夫访问中国
另一极为重要的访问发生在2015年2月:瑞士联邦委员艾维琳•威德默-施伦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访问新加坡后,直接到访中国,其在北京会谈中重点谈论了瑞士人民币枢纽的发展以及中瑞双方建交65周年庆祝活动。
在北京停留期间(2月4日至6日),维琳•威德默-施伦普夫与中国财政部长楼继伟和中国人民银行(PBOC)行长周小川举行了会谈。
会谈上,瑞士联邦财政部部长重申了瑞士对建立人民币枢纽的兴趣,这是继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参见上文)签署谅解备忘录后,双方关系的又一次增进。
联邦委员威德默-施伦普夫对中国为加强双方金融关系做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同时,她还对中瑞双方开展年度财经对话表示欢迎。双方于2013年12月商定开展财经对话,第三轮对话按计划将于2015年年中开展。
借瑞士驻北京大使馆举行了中瑞建交65周年庆典活动之机,联邦委员与瑞士金融中心当地代表以及来自文化、学术和商业领域的中国代表举行了会谈。
伊卡路斯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为庆祝中资及跨国公司在瑞士的成功,瑞士(中国)商务促进中心专门制作了“成功故事集”。以下我们将向您介绍本期成功故事精选案例伊卡路斯车辆系统有限公司(JVS)。
伊卡路斯车辆系统有限公司(JVS)是一家从事客车等车辆铰接系统设计、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公司。1978年,JVS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开发了应用于后置发动机铰接客车的机械液压铰接系统。
历经30多年的不断探索与开拓,JVS客车铰接系统已经发展成为集液控、电控和电液双路比例控制为一体的成熟、安全、可靠的客车铰接系统,产品遍布全球。
自后推式客车铰接系统进入中国以来,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北京、济南、成都、广州、合肥、武汉、银川、大庆、石家庄等市的城市公交和BRT线路上。截至到目前为止,该系统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达到85%左右。在过去的几年中,每年的销售额均达到了2500万欧元。
JVS进驻瑞士不外乎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税率(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地理位置、劳动力以及新近生效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FTA)。
首先,瑞士的低企业所得税率及整体商业环境对外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次,瑞士地处欧洲的中心位置,是我们打开欧洲市场大门的战略性切入点。此外,在提供高素质职员的同时,瑞士市场中的管理人员同样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不过,进入瑞士市场的最终决定因素仍然是自2014年7月1日起开始生效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JVS有望从中获得巨大优势。
根据JVS的经验,瑞士是那些拥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中小型企业的理想营业地点。
欲了解更多成功案例和成功公司喜欢将瑞士作为经营之地的原因,请登录www.S-GE.ch。
医药科技
医药科技产业在瑞士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药科技公司超过1400家公司,为52000人提供了就业。该领域中的大型雇主包括:强生医疗器材(4500名员工)、罗氏诊断产品(2100名员工)以及索诺瓦(1200名员工)。然而,瑞士半数医药科技公司中聘用的员工人数不超过10人,94%的公司拥有员工人数在250人及以下。瑞士是欧洲医药科技就业人口最多的国家,每10000名市民中就有65人从事相关工作。
此外,医药科技占瑞士总就业市场的1.1%,占瑞士GDP的2.3%,占瑞士出口量的5.2%,比德国、英国及整个欧盟和美国的份额都要高很多。谈及向欧洲专利局提交医药科技专利申请的情况时,瑞士同样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
2012年和2013年,瑞士医药科技行业的增长率为6%,数据显示该行业在2014年的增长率为9.7%,其有望在未来几年中加速增长。不过,2015年1月取消瑞士法郎与欧元挂钩对这一增长率的影响尚有待观察。
医药科技产业主要集中在瑞士西部、西北部和北部,事实上,这一区域更为知名的是它的制表公司集群。成熟的制表业为微型技术和自动化提供了技术,而这一点对医药科技行业来说至关重要。医药科技公司在上述地区可享受到活跃的研究设施、医院和供应商网络。
投资者们进一步对该地区政治、法律和监管环境的稳定与透明度深度赞美,同时,国内市场的吸引力以及较高的潜在生产增长率都是公司经营下去的关键优势。
欲了解更多瑞士医药行业信息,请登录www.Medical-Cluster.ch(仅提供英语和德语版本)。